完成「第三屆機器學習百日馬拉松」所有一百道題目和期中、期末 Kaggle 競賽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而我會參加「第三屆機器學習百日馬拉松」是有原因的,是慢慢醞釀出來的,從研討會開始,接著是「人工智慧學校」,然後是「第三屆機器學習百日馬拉松」。

我一向喜歡在工作忙碌之餘參加各項研討會和展覽,這些活動不見得和工作有直接關係,也不限於是和工作相同產業的活動。一方面是忙裡偷閒、放鬆心情;一方面說好聽是避免與新科技、新技術脫節,並師夷長技以制夷。無論是什麼原因,總有一種追尋「無用之用的知識」的渴望。「無用」,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會遇到什麼問題,無法預測和想像這些問題是什麼,更無法想像在未來要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但這「無用之用的知識」卻能慢慢積累成系統性思考的基礎,墊高自己的高度與視野。

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參加任何活動,同時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20189月,正當手邊計畫告一段落,因緣際會下參加了一個主題是「智慧製造」的產學媒合研討會,副標題是「AIoT」(AI+IoT),談製造、談人工智慧、談物聯網。製造,我懂;物聯網,屬於我的產業,我懂;人工智慧,卻是遙遠年代的記憶,大學最後一年,人工智慧發展歷史中第二次寒冬的前一年,是只要輸入知識就會變聰明那種人工智慧。

研討會中,有某法人研究機構介紹透過人工智慧可以預測物體振動在未來什麼時候會達到設定的危險邊界,並事先採取主動預防措施。這法人研究機構以美國太空總署的資料集驗證,提前七天發現震動將超出損壞界線,比美國太空總署先前自己研究的預測早了好些天。

文章標籤

phd.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