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當在一群項目中做選擇,沒有被選擇的項目中的最高價值;也就是被捨棄項目中的最高價值。
當手邊只有一件事情要做時,很明確地,你有兩種選擇:「做」與「不做」。選擇「做」,你可能會有所收穫;選擇「不做」,你什麼都沒得到。如果選擇不做,機會成本是「經由做所獲得的價值」。
假如,明天有兩個小考,你的能力有限,或者說你的資源(時間)有限,你最多只能選擇一個科目來複習,並放棄另外一個科目。如果明天考的是理化和數學,而這兩個都不是你所擅長的科目,你會選擇準備哪一科。
再如果,明天就是期末考,你考前兩週一直處於重感冒狀態,總共有 8 個科目要準備,你想利用僅存的一點力氣,挑一個科目放手一搏,你會怎麼做?被你放棄的科目有可能有比較高的機會成本。譬如:英文本來就不錯,放棄英文可能會讓英文從 98分掉到 85分;用放棄讀英文的時間來算數學,可能只會讓數學從 60分變成 65分。
我們再舉個複雜一些的例子。
放學了,離補習班上課還有 30 分鐘,中午學校的營養午餐好難吃,現在肚子有點餓,手邊有 $100 元零用錢,是去全家買 $58元的麻辣燙呢?還是去小七買 $60 元的麻婆豆腐燴飯?還是在小七買 $39 元的海鮮雙手卷?對於這三種選擇各有不同的優缺點,你是這麼想:
第一,全家不在去補習班的路上,麻辣燙微波後溫度可能會很高,再怎麼快至少得吃上 20 分鐘,雖然很適合今天的天氣,但會來不及,而且進出補習班的刷卡紀錄會立刻透過 App 傳到爸媽手機裡,心理壓迫感較大。
第二,去補習班要10分鐘,小七在去補習班的路上,而且不用 8 分鐘可以吃完一個麻婆豆腐燴飯,不過這間小七在放學後一向人很多,不只排隊結帳、微波要時間,這時候去也可能會沒有位置坐。
第三,海鮮雙手卷可以帶到補習班吃,或者邊走邊吃,甚至還可以再多買一瓶 $20 元的飲料。
三個選擇所支付的金額都接近,分別是 $58、$60、$59,但無形的、隱含的支出是路程、時間和心理壓迫,獲得的價值是肚子和心理的滿足,要選擇買什麼東西填飽肚子,在分析之後應該就不難選擇了。
機會成本雖然是經濟學上的分析工具,但常被用來做為一般事情選擇的分析工具之一,特別是被選擇的項目不是那麼複雜的情況下。對於稍微複雜的情況下,機會成本分析則要搭配「決策樹」這項工具來輔助選擇。
有時候,「放棄」也是選擇的項目之一,也很容易被忽略掉。而學會放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常常因為不懂得放棄,反而失去更多。
老驥於 2020/02/27
留言列表